8月30日至31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ISC 2022)在北京举行。行业大咖主题演讲、中外专家圆桌研讨、专题报告、成果首发、国际嘉宾踊跃发言……一场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在行业引发广泛关注。
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全英语交流的方式,成为由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打造的聚焦自动驾驶安全主题的国际交流平台,并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Automotive Innovation》、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及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主题演讲别开生面
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安全已经成为自动驾驶首要考虑的课题,不仅影响到行业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这正在逐渐成为全球行业的共识。
“安全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软件对智能汽车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急需通过技术创新,研究相关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新型软件、架构、模型、算法,从设计开始,从本质上解决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同时,要聚焦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应用需求,以及与智能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法规、测试等,通过交流研讨,尽快推出可执行的、对标准法规建设、新技术应用有重要作用的成果,推动智能安全的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及智能安全工作组主席Nadine Leclair,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Chris Mason等发布了视频致辞。开幕式全体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主持。
当日,在主旨报告阶段,就“自动驾驶安全挑战及创新理念和方法”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中国一汽、宝马集团的演讲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在圆桌论坛阶段,围绕“L3+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挑战与发展”主题,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赵福全主持,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周时莹、Applus+ IDIADA中国试验场总经理David Gallegos,华为Fellow、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等有关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阐述精彩观点,赢得场内阵阵掌声。
论坛研讨内涵丰富
跨越欧美亚,“云”上心相连。期间,海内外嘉宾还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预期功能安全、人因安全、信息安全、智能防护等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度专业研讨。来自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深刻见解,令与会者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线上会议;作了《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及测试评价关键技术》的新成果发布。
此次会议的演讲者中,有50%为国际演讲嘉宾,而且还邀请了50+重磅报告参与,凸显了国际化、专业化、学术化等特点。在主办机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的同时,来自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拉夫堡大学、名古屋大学、考文垂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中国一汽、宝马、雷诺、中汽智控、测迅、360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流团队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并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大会主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为行业带来了智慧之光,在国内外业界引发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