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开幕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幕式当天下午,在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主持下,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批评家、策展人顾振清,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等多位“大咖”聚首一堂,就“当代语境下的策展研究”的主题展开探讨。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化作通变,以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王绍强如此介绍本次广州三年展的立意。

自1月10日向公众展出以来,以“化作通变”为题的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展览由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菲利普·多德、艾墨思、姜俊担任策展人,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受邀参展,展出“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

作为广东美术馆发起并自主策划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广州三年展是我国最早的“双/三年展”之一。经过20多年发展,在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看来,“双/三年展”如今已成为城市的文化节日、地区的“文化名片”,是艺术史的一个切面。

“因此,策展人在面对展览时,需要用艺术呈现出对时代与社会的反思,把握好‘微观叙事’和‘宏观感知’之间的平衡,而不能忽略掉当下大时代转型的背景。”他补充道。

《美术》杂志副主编、策展人盛葳则感受到“双/三年展”面临的众多挑战。“首先是机制的挑战,其次是市场的挑战。”他认为,拥有更大体量与更多资金支持的艺术博览会的出现,对同样功能的“双/三年展”传统策展模式带来了冲击。

除外部冲击之外,“双/三年展”的内生问题同样值得思考。不少观众将“双/三年展”视为“拍照打卡地”,但樊林却认为,这种认知可能背离了美术策展的初衷。

“策展人应该多去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活动?艺术应该对观众产生哪些道德方面的影响?而不只是追求一种‘现象级’的观展效应。”她说。

广州三年展以国际视野积聚“在地”生长的内力,见证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亦形成了持续的城市文化建构和社会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社会观众走进美术馆。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注定为观众留下特殊的记忆。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即将落成,本次三年展也将成为在广东美术馆旧馆址举办的最后一次展览。

王绍强介绍,新馆展览将以当代艺术专题、影像专题、设计专题划分展区。他期待,白鹅潭新馆将为广州三年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据悉,广东美术馆将在2月10日举行“美术馆新时代的发展与建设”专题会议,多位艺术史学家、馆长、艺术评论者与资深媒体人将同场展开对话。

【记者】杨逸

【通讯员】刘丹妮

【实习生】林咏嘉

【图片】主办方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