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顾一下之前讲的,在第一篇文章简单地讲了下小米方法论7字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注,极致,口碑,快。
在第二篇文章,我们讲了下小米方法论中关于技术如何实践的理解。
本篇文章,将会接着讲小米方法论的实践。
本篇文章 着重 讲下 小米方法论是用怎样的实践 理解用户的?
我们讲小米方法论对用户的原则是什么?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具体 是 遵循 "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这个核心理念。
我们后面再来细讲这个核心理念。
首先让我们聊一聊 :"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 这个原则。
现在只要是个公司,都会把以用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的原则之一。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理解透彻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 作用原理,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跑偏。
那么接下来跟着我的思路,来思考一下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管用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管用的基本前提也是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发展。
让我们回想一下十几年前:
在过去,很多人做生意,是基于信息差的,掌握了信息差,做生意的人能在你身上赚更多就一定会狠狠地在你身上赚一把。
我们经商卖产品是否能成功?与别人比的到底是什么?
比的就是 谁能 更好地获得更多的用户的信任(支持)。
在不同时期,获取用户的信任的最佳手段是不同的。
比如,在十几年前,很多产品营销的方式就是在可信度比较高的媒介上投放广告。
比如最早央视的广告位千金难买。
为什么这个时候是通过广告的方式获取信任呢?
因为此时 产品 与 用户 之间的信息通道很少。
此时,用户能先了解到哪些产品,就更容易相信哪些产品。
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之后,这种玩法明显玩不转了。
因为 产品 与 用户之间的通道打开了,用户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到很多种同类产品。
那么此时,再通过打广告让用户看到的产品从而获得信任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时间往后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一批 "真诚"的商人崛起了,比如刘强东最早在中关村卖货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了。
互联网技术导致 人与人的 连接非常便捷了。
此时,如果买产品,用户最相信谁?
1.自己 2.自己信任的人
为什么后来,搞信息差坑人的商人逐渐被 真诚 获得用户信任的商人淘汰了呢?
因为,在当下时代,用户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推广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作用。
过去呢?未必?为什么过去不行?因为过去缺少 人与人之间 "连接" 的 技术。
这也可以用博弈论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对于一次和多次打交道 ,人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只打一次交道,人们会偏向使自己在这次打交道中获利最大,反而,要多次打交道,则不会为了这点小利益把之后的路堵死。
如果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解释: 此时以用户为中心,会使产品推广的效果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边际递增,而是是指数递增。
过去因为 买家 与 买家之间的信息 不连通,所以以用户为中心做产品,推广效果边际递增的量很小,涨幅非常缓慢。
举例:
雷军在书中提到,开市客(美国的超市) 在早期 濒临倒闭, 然后创始人把公司卖掉了,而现在 开市客(美国的超市) 市值2000亿美金,发展得非常好。
我们来看下:开市客 的 卖产品策略 是什么?
1.帮用户选出最好的产品。
2.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值,比如7%。
承诺产品毛利率 不超过 固定的数值,而这个固定的数值又非常低,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什么?
这做法隐含想表达意义就是: 同等价格的产品, 我的产品价值最大(性价比最高)。
这给用户植入的信念就是:你不管买多少钱的,我的产品保证相对更值。
实际上这个植入的操作 关键 不在于 性价比本身。
而在于传播效应,也就是口碑。
举例:
有A公司 和 B公司, 两家公司都卖同一类产品 X 。
简陋的收益公式如下:
收益 = 用户数 * 利润(毛利率) 。
在不同时期,承诺毛利率固定很低的这招效果不同。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期:
用户数 = 用户数 * 用户传播比例(技术实现)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期,因技术原因,用户传播比例非常小。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用户数少,现象就是这招风险很大,有时候赔本。
而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时期,因技术原因,用户传播比例非常大。
这导致,用户数暴增,实现的结果就是用很小的毛利率也能赚很多。
因为用户基础大了。
为什么开市客(美国的超市) 按照同样的经营策略,最早的时候倒闭了,然而现在却起来了?
按照上面我们所讲的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
因为过去,连接技术不成熟,所以 开市客 用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 方式做,推广的边际效果增长是很少的。
推广效果小,用户就少,自然公司很容易崩掉。
后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了,再使用这种打法玩,用户一传十,十传百,推广的效果一下就拉满了。
过去 此策略 带来的用户价值 < 企业经营成本,所以企业玩崩了。
现在 此策略 带来的用户价值 > 企业经营成本, 所以现在 开市客 发展成巨头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米是如何实践此用户理论的?
雷军 在书中提到 小米 是如何 和用户互动的?
1.小米社区,所有米粉可以尽情的提意见,雷军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去小米社区和用户互动。
2.小米 向 米粉保证 硬件业务综合净利润率 永远不会超过5%。
3.小米定期请米粉来公司商讨产品问题。
4.为了和用户成为朋友,小米还定期举办活动让米粉一起参加。
5.小米定期向一些米粉 汇报 自己的产品技术,公司管理和相关的状况,米粉可以参与进行一些建议和指导。
这不就是C2B(从用户到企业) 的模式吗?小米这么早就开始用C2B的模式做产品了。
大众 管 小米这波 操作 称为 激发了用户的参与感。
(心理学: 认知协调,行动改变想法,认可感)。
那么参与感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获得认可感。
人 天生 在 生理上 是渴望被别人认可的 ,而你按照我提的建议改进产品,那么就相当于这是对于我的认可,是一种自尊心上的满足。
还有比这更高明的获取用户信任的方法吗?
这简直就是直击人的本性,抄了老底了。
当然小米肯定不是只想着获取用户信任,肯定是真心的想做出用户认可的产品,对用户有帮助的产品。
我们在这里用这种有点 露骨的讲法 只是为了剖析了这其中做法能行的本质原因。
以用户为中心, 是最好的获取用户信任的方法,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本篇文章先讲到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