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去年9月7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的通知》,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学杂费。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家长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

近日,有学生家长通过四川日报全媒体民情热线(028-86968696)和问政四川平台反映,英孚教育等校外培训机构仍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学费。

逃避监管花招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正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建立了“资金监管专用账户”,收费均打入专用账户并接受相关监管。但有部分培训机构暗地里也会有一些对策:

●将培训费打入私人账户

●将单节课时费录高,培训总次数、总时长录少

●或将可能超期的次数约定为赠送等

打折诱惑+心理战术工作人员多种方式劝导按年度缴费

“尽管有规定,但培训机构会用各种手段诱惑我们自愿多缴钱,我就是这样上当的。”电话那头,泸州市民刘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她在当地一家名叫“瓦酷创客空间”的培训机构,为孩子报名学习,缴费时,培训机构抛出赠送价值800多元的玩具为诱饵。最终,在孩子渴望的目光中,刘女士一次性缴纳了近半年的培训费。然而缴费后几个月,该学校就关闭,近一半培训费打了水漂。

培训机构是否知道教育部门的相关收费规定?又是如何诱惑家长的?为一探究竟,3月3日至11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在成都暗访了英孚教育、戴式教育等多家课外培训机构。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清楚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但部分机构的工作人员仍千方百计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的费用。

3月3日,记者以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身份,到成都来福士广场的一家英孚教育教学点咨询英语课程。在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项一年收费为23700元的课程。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课程分为三期,时间跨度在11个月左右,“可以分期缴费,但建议您一次性缴齐。”

“不是有规定,课外培训的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吗?”记者质疑。“是不能超过3个月,但我们仍然建议一次性缴齐。”该工作人员解释,“一次性缴齐,可以给您优惠1000多元。”

在抛出优惠费用的诱饵后,这个工作人员进一步心理诱导:“很多家长分开缴费,主要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孩子)只上一期的课程,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如果是一次性缴齐,可能您对孩子的培训也会更重视,效果会更好。”

3月11日,记者来到戴式教育成都万象城教学点暗访。在了解了情况后,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了一期价格约3000元的英语课,该课程总时长4个月左右。工作人员表示,一期的课程需要一次性缴费,如果一次性缴四五期的课程费还可以享受八到九折的优惠。当记者质疑其规定违反“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学杂费”规定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门出台这个规定是针对那些中小培训机构,防止他们“收钱跑路”,像戴式这样的大机构不存在这种问题,家长也比较信任,“之前也有家长一次性缴一万多订四期课程的。”

3月10日,记者在财富又一城一培训机构“极客数学帮”暗访时,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的课程收费,不仅超过了3个月时限,且表示只开收据不签合同,称上完课后可换发票。

在记者的调查中,成都新东方红星路校区店、成都市成华区双林南支路的望子成龙培训学校在执行收费政策上相对严谨,两家机构工作人员都表示,按照规定以3个月为单位进行收费,其余部分需 3个月的课程上完之后再缴。

追问

为何冒险超收?

从业者称前期投入大,也想留住生源

明知违规,为何还有培训机构冒着被查处的风险收取3个月以上的费用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正在从事或者曾经从事校外培训的人员。

“就是打擦边球,很常见的。”林敏(化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兼职做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学毕业之后和朋友一起办过校外培训机构,从事这个行业有3年时间。对于现在部分培训机构收费超时限的做法,林敏表示:尽管有禁令,但在生存压力下,还是有机构会冒险尝试。“开办一个培训机构,投入不小,包括场地、消防、文化传播资质办理等,还没开门办学,最低也要投入100多万元。”林敏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来,很多现金流不够充足的机构很难存活下来。”

程红(化名)曾做过培训机构的教师、教务、合伙人等,从事校外培训行业7年左右,对培训行业比较熟悉。“我们主要的压力在于留住生源,收更长时间的学费,就是稳定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程红告诉记者,“我一般会向家长推荐缴一年的学费,有些培训机构‘业务员’为了业绩,会说服家长缴两年的学费。”而对于教育部门要求的严格执行“3个月收费”制度,程红表示培训机构可能会“很少执行”。除了刚开始投入的资金压力和稳定生源之外,“每次只收3个月的费用会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不利于机构的发展。”

如何逃避监管?

不规范培训机构,或有三种造假“对策”

为了遏制培训机构违规收费,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的通知》,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2020年9月30日前建立资金监管专用账户,用于存放专用账户最低余额和学杂费收取等。专用账户相关信息必须与省教育厅建立的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对接,确保管理平台能及时掌握机构办学信息、大额资金异常流动等情况。

面对如此严密的监管,为何还有机构能够违反规定按年收费呢?成都市一家知名连锁培训机构的资深从业人员周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的正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建立了“资金监管专用账户”,像她所在的机构目前所有收费均打入专用账户并接受相关监管。但据她所知,有部分培训机构确实暗地里也会有一些对策:比如将培训费打入私人账户;将单节课时费录高,培训总次数、总时长录少;或将可能超期的次数约定为赠送等,多种形式逃避监管。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类的操作,无论是家长还是监管机关都比较难以发觉,而且也有一些学生家长在培训机构打折优惠的蛊惑下配合相关违规操作。

除了设立专用账户外,在线下监管方面,林敏告诉记者,“教育部门一般每年会对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年检,平时如果有人举报,教育部门就会来检查。不同的地区,查处的力度也不一样。”记者拨打了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相关科室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除年检外,平时一般不会抽检,但如果家长有举报,他们会去查。泸州市江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平时也有检查,但全区有100多家(培训机构),每次抽检有不同的侧重方向,收费问题不可能每次都作为重点来检查。

不过,记者在走访的几家培训机构里,基本没有看到公示教育部门相关举报电话和举报通道。记者走访了多名家长,家长也都表示不清楚举报途径。

如何防范风险?

建议加强对单次课时费等的监控,签约时尽量采用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超标准交纳培训费,为家长们带来的是不可控的风险。

有网友向问政四川投诉,他在绵阳百弗英语给孩子缴费6.5万元报名英语专业课学习,时长四年半。后该门店经营不善关门,直接把网友剩余的课程转给了另一家培训机构,但教学标准比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差了很多。该家长表示,至今没看到百弗工作人员,也找不到人退费。

即便是比较知名的机构,家长在按年缴费后,也可能遇到不愉快的消费经历。

程奶奶的孙子曾在成都市一家英孚英语培训机构上过课,她告诉记者,当时交了一学年的费用,购买了100课时。正式上课后,学校以上课人数增加,需要延长单节课时间为由,要求每节课划掉原本1.5节课的课时费,“也就是说原来购买的100节课只能折算成约70节课。但因为已经交了一学年的钱,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下去。”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这些“踩红线”、损害家长利益的行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甘露认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对培训机构的年检工作,对拒不落实工作要求或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年检不得通过。”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强化对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的巡查,如果发现单节课收费过高或者赠课过多的情况,可以重点关注,明察暗访。

报名培训班时,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踩坑”?对此,四川瑞利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皓律师建议,家长务必与培育机构签署书面培训协议,且尽量采用教育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也有专家指出,2020年6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推出该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时,并没有强制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使用,下一步,相关部门应提高推广力度,更好维护培训者合法权益。

推荐内容